找到相关内容27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佛教的民族化看中国禅宗的特色和迅速兴起

    悟,众生即是佛。”宣称众生如能体悟自性,“一悟即至佛地”。强调佛法在人间,佛不众生,慧能说:“法原在人间,于世出世间,勿离世间上,外求出世间。”(敦煌本《六祖坛经》)一些著名禅师批评追求超出世间的解脱,例如临济宗创始人义玄批评到处“求佛求法,求解脱,求出三界”的人是“痴人”,质问:“你要出三界,什幺处去!”(《临济录》)实际上,禅宗强调的重点是要人们确立成佛的信心,至于如何成佛,怎样才是成佛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5648902.html
  • 法尊法师论归依

    三宝,发愿祈祷,不作世间诸邪方便。五、应善了知皈依三宝殊胜,昼三次、夜三次,勤修皈依。六、轻如戏笑,重至宁舍身命,绝对不说“我舍三宝”之语言。  总之,吾人皈依三宝,原为随佛修学,以求出生死,证大涅盘...漏业及烦恼,是感众苦之因。若不能断除烦恼制止其有漏业、任凭作何苦行,终不能灭除苦果。唯有依照如来所说八种正道、三增上学、修清净行,乃能对治惑、业,解脱生死。由此认识唯有皈依三宝、修四谛理者,乃能真实苦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31253880.html
  • 诊断菩提心

    “智资粮者,是断一切烦恼;以福资粮者,是长养一切有情也。”所以,“菩萨摩诃萨当于福智资粮而精进也”。 以为不求出就是实践菩提心   在菩萨道中,首先是资粮位的修学。只有积聚相当的...菩提心是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。它包括两个关键要素,一是誓度无量众生出轮回,二是成就无上智慧。发起菩提心是行菩萨道的前提,令菩提心坚固不退是成就菩提大果的条件。所以《华严经》说:“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...

    释恒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2954215.html
  • 再说意境

    世界〔指不生不灭法〕,彼一世界〔指生灭法〕,各各独立,何可说此是彼之实体乎?佛氏厌离人间世。(厌离,见阿含经等。由厌患之而求出,曰厌离。)乃于现前生生不已发展无限之宇宙,不承认其为真实,而视为如梦如幻...

    叶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3658400.html
  • 元代杂剧艺术与禅宗文化精神

    脱裤着衣,一任改关换面。若是聪明男女,当求出于罗网,人身难得,佛法难逢,中土难生,及早修行,免堕恶道。想我佛西来,传二十八祖,初祖达摩禅师,二祖慧可大师,三祖僧灿大师,四祖道信大师,五祖弘忍大师,...戏情,一旦 “悟”出真情,领会真相,就会欣然发笑。因此,在禅宗剧中,作者往往将道理“说破”,如《度柳翠》:“(正末云)柳翠也,你待怎生?(旦儿云)月也,你待如何?(正末云)我着你发心修行,出生死。(...

    张婷婷 王宁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858757.html
  • 略论“三法印”

    修行的次第过程。如经中常说厌、离欲、解脱,这即是依三法印修行的次第。观诸行无常,即能厌患世间而求出,能厌苦,即能通达无我,无我我所执,即一切爱欲:离欲即一切烦恼,所以能得涅槃解脱。这可见三法印的教...最理想、最美丽的归宿。  一切众生不知生死之苦,而起惑造业,流转三界,故佛说涅槃之法,以出生死之苦,得寂灭涅槃之乐。  涅槃是四圣谛—-苦、集、灭、道中的灭谛,是破除贪嗔痴,断灭一切烦恼,病苦,人我...

    长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0460462.html
  • 读“劝发菩提心文”有感

    重。本师释迦牟尼佛,于五浊恶世中,八千次化现,不疲不厌。我等愚痴,至今尚在六道,不得解脱。佛乃慈悲,出广长舌相,告诫色身四大苦空,而我却以苦为乐,不求出;叮咛宇宙万法,如梦幻泡影,而我依然执假作真,...十人九蹉路,阴境若现前,瞥眼随他去……”行门中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契理契机,至圆至顿者,舍此其谁?“九界众生是门,上不能圆戍佛道;十方诸佛舍此法,下不能普利群萌。”念佛法门中,更有大便宜者——执持...

    陈瑞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0264266.html
  • 略谈造像功德利益

    胜因,将来必能出生死轮回。是故经云:“若復有人能于我法未灭,尽未来造像者,于弥勒初会皆得解脱”。  造像功德能得解脱,是自利,同时造像功德还有利他的功能。佛言:“若有众生非但为己而求出,乃欲为无上...所谓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出佛身血、破和合僧,决定堕于无间地狱,若有众生先作如此五种罪业,后于佛所生凈心造佛形像,由造像功德,虽堕地狱还即出,如箭不停,如比丘得神足通,周旋四天下,无有障碍。因为过去所...

    镜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265721.html
  • 世尊为五此丘说四谛八正道

    正念、正定——通于其他七支。八正道以正见最为重要,如“杂阿含经”第七八二经说:“正见是法,乃至正定是法。’在初转法轮时,佛告五此丘:“一者,心著欲境不能,是解脱之因。二者,不正思惟,自苦其身而求出,...所求之苦为苦,亦为非圣无意义之事也。此二边之中道,方依于如来而能证悟,此郎开眼、开智。至于寂静、悟证、正觉、涅槃之道。比丘,至于何名为依于如来所悟之中道,此郎八支圣道分也。”  世尊不是一开始就讲...

    罗无虚讲 蔡惠玥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0167827.html
  • 释尊行迹

    二者、不正思惟,自苦其身而求出,永无解脱。此二边,乃为中道,精勤修习,能至涅槃’。此中道云者,即八正道,为佛教精义所在;自利、利他,悉应于此中求之。此就教授之中心立言,若详示生死流转之苦痛及原因,...不必同,而不缘起正法则一。盖缘起正法,不特证之以寂灭出世,因‘众生着阿赖耶,乐阿赖耶,喜阿赖耶’而不易;即解之以和乐顺世,亦非刹帝利以武力、毗舍以财力、首陀罗贫弱不克自振之时机所能喻。传说有梵天来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0167880.html